杭州师范大学美术馆“山水讲堂”第三讲
“近代日本对‘文人画’概念及其传统的建构”讲座
2017年11月3日晚上,东京艺术大学东洋美术史博士李赵雪受邀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号楼101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以“近代日本对‘文人画’概念及其传统的建构”为主题的学术前沿讲座,美术学系吴天跃讲师担任主持。虽临近周末,当晚却座无虚席,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郭小娟、设计系郭涛教授、美术学系黄鸣教授、董春雷副教授、孔海鹰讲师、龚勤茵讲师等诸位老师出席到场,闻讯赶来的还有美术学院各系的学生,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等兄弟院校的学生。
李赵雪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近代中日艺术史学史研究与翻译工作,研究侧重近代艺术史概念生成与思想史的联系。论文曾获得京都市长奖,日文论文《近代日本对“文人画”概念的建构》发表于日本近代美术史研究学术期刊《近代画说》第25号(2016年)。同时,为《人物》《商业周刊》《知日》等大众媒体撰写日本建筑、设计等艺术门类专文。这次讲座分享的是她博士论文中的核心章节,集中讨论中国美术史学界目前所使用的文人画概念是“何时”形成、又是由“何人”以“何种方式”写入中国绘画史的。
李赵雪博士的分享以缜密的逻辑,串起生动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她首先介绍了日本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概况,继而切入正题。以往中国美术史学界对“文人画”这一概念存在不少争议,她通过考察日本近世形成的文人画概念、明清主流的南宗画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新流入日本的明清绘画与近代日本学者书写的“文人画论”这四个方面,发现江户时代以来,日本一批被称为“文人画家”的群体摄取所能接触到的明清各画派技法并形成日本独特的表现和解释。他们主张自己的样式来自中国最正统最流行的南宗画样式。故而近世以来在日本形成的文人画概念就已与南宗画概念混淆。这种混乱的认识在近代被大村西崖(1868﹣1927)《文人画的复兴》(巧艺社、1921年)和瀧精一(1873﹣1945)《文人画概论》(改造社、1922年)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文人画论所重塑并影响了中国。
事实上,1920年代中国本土的文人画复兴运动绝不仅仅是一次传统的复兴,而是一个新的(对于中国本土而言)、异质美术概念的吸收运动。简单来说,1910年代之前“文人画”概念在中国本土并未真正地存在。目前中国美术史学界所使用的文人画概念实则是来自日本的外部概念,是一个近代被创造出来的中国美术史传统。最后,李博士还向听众分享了自己采访日本知名设计师、建筑师的有趣经历。
现场听众对李赵雪博士的精彩演讲仍然意犹未尽,在问答环节,师生们纷纷各抒己见。美术学系的黄鸣教授联系前段时间访问中国美术学院知名书画鉴定家徐小虎教授的讲座,希望进一步了解李赵雪博士的文人画研究方法与徐小虎、方闻先生等人有何种差异,而后两位大师的研究特点是什么。而美术学院有意前往日本留学的同学,也就留学项目如何抉择等问题咨询建议。还有一年级研究新生表示,本场讲座信息量丰富,“干货极多”,热切希望李博士介绍最新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以及如何高效地从事科研。李博士都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
讲座在激烈的讨论和掌声中结束了。据悉,本讲座是美术学院山水讲堂的第三讲,也是杭师大美术馆极力推出的系列讲座之一,今后还将继续为全校师生带来海内外学者高质量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