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阔石板上行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次活动在12号楼105会议室照常举办,此次活动有两位研究生二年级同学主动参与并进行分享,且邀请到林浩浩老师聆听。活动采取分享会形式,期间师生氛围融洽,讨论深入,内容包括教学研究与书籍分享,同时展示了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
小学教学研究
汤翔翔同学本科是美术教育专业,对教育颇有心得,她以《思维导图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开始她的经验分享,其中的数据与思考均来自于她的教学实践,真实可信。
她首先对报告的主题——思维导图的概念与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明确了思维导图施用于美术教学的可能性,引出对当下教学中使用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班级里学生的调查取证,得出以下结论:思维导图广泛见之于中小学课堂,对美术课而言则不多。又通过对美术教师的访谈询问得出教师知晓率高,使用率低。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汤翔翔同学还发现班里的学生态度虽然认真,但是存在缺少创新,技法程式化的问题,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手段配合思维导图的使用寻求解决办法,获得了初步的成果,最后进行比较反思。
林浩浩老师对汤翔翔同学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尝试表示肯定,指出:中小学教育应该释放儿童天性,当代的教育改革也应注意到孩子与成人认知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的表达。建议汤同学多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开发符合学生现状的教学模式。
02
宿白集书籍分享
接下来是徐佳一同学,他对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很感兴趣,带来了《宿白集》这本书的分享,艺术学与文物考据学的联系从这本书可见一斑。
书里用断代的形式讲述了中国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书的作者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已经去世,徐佳一同学首先表示了惋惜之情,之后讲述了书的大致结构。
《金刚经》《陀罗尼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三本印刷制品的发现证明唐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且工艺高超,甚至出现了官方与民间两种风格,这也是可考的最早一批记录。五代十国时期的作品又出现了新的特点,这种变化包括地区扩展,题材转变,职能分工。
宋代的重文政策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雕版印刷也不例外,宋代印刷发展的时间线索分的更加细化,按照不同皇帝的执政时期探究具体的印刷技术发展,我们所在的杭州正是在宋代承担国子监刊印史书的任务,数量的猛增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印刷品的题材,版式,艺术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宋时期出现了几个雕刻中心,它们风格各异又互相影响。徐佳一同学的读书笔记总结概括,很好的归纳了这些风格的特点。
林浩浩老师作为国画方向的工作者对雕版印刷表现了极大兴趣,师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包括雕刻材料,用具,风格等,鼓励同学去观看实物与创作过程。徐佳一同学的分享展示了艺术受到历史,政策,科学技术,地区的复杂影响,提供了人文学科调查研究的基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