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和线下(小剧场)实时直播形式,特别邀请了陈履生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汉画之美”的讲座。讲座由郑立君教授主持,王中焰副院长代表师生对陈先生表示了感谢,聆听的师生无不受益匪浅。
陈履生先生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博物馆馆长、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吉林艺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以及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本次讲座,陈履生先生从美学高度,分两大部分对汉画之美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高度概括性地阐述了汉画的产生、内涵与意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墓葬制度成形,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墓葬制度和葬俗文化。尤其是关联的雕刻、绘画、装饰以及不同品类的随葬品,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资料。各类汉代墓葬的挖掘与研究,使我们对汉代丧葬文化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先人伟大创造与古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丧葬文物,如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到战国中期,出现了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织成的白色丝帛,为绘画提供了非常适用的材料,绘画不再依赖器物或墙面,可移动的特性也扩展了绘画的功用,这就有了标志这一时代绘画成就的帛画。《人物龙凤》《人物御龙》等是现存的中国早期最为重要的绘画原作,也反映了这个时代中人们的信仰。汉代绘画最大宗和最普遍的是画像石和画像砖,它们是我们认识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汉代的墓葬因时代、地域和墓主人身份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模和形制,表现出了地域性中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画像砖构成的砖室墓,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也是汉代绘画一个方面的代表。画像砖和画像石共同构造了汉画的体系,也是金石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汉代画像所表现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神仙世界;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构成了天上、人间与历史的特别的关系。一般认为,汉代画像石应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公元前87年至公元前49年),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和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场画像石墓的楼阁、门阙图像都雕造于昭、宣时期,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作品。东汉时期画像石艺术更为蓬勃地发展起来,分布极为广泛,依其主要分布可以分为四大区域,即山东和苏北地区、河南地区、四川地区、陕北晋西地区。此外在北京、山西、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在汉代画像的许多表现中,超于法度、不合规矩的自由表现,在构图、造型、表现、刻制等多方面,共同表现出了自由的艺匠。汉画之美在超于法度的自由的表现中,在既有适应性,又有打破适应性的构图与表现之中,自由的表达成为汉画的一种特有的气质和精神。
第二部分陈履生先生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汉代画之美:一、美在理想的天上。在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里有许多非现实的神。到战国晚期至汉代,神仙思想成为主流,构成了天界的独特奇观,神话与神画并行发展,互为阐发。汉代画像中的神仙世界,以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两对主神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他们的周围有着与之相应的神兽等等,表现了汉代人的信仰。二、美在现实的人间。汉代画像中的现实生活,其丰富性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车马出行、迎宾拜谒、捕鱼田猎等。汉代画像中的历史故事有贤君明臣、武功勋爵、贞节烈女、殉国先烈等历史故事,表现出了“昭盛德”“传既往”的绘画功用。三、美在历史的深度。众多画像内容中,有表现古帝王圣贤,如尧、舜、禹、老子、孔子及弟子等。历史故事中表现古代忠勇义士的内容有: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等。表现节妇列女的故事有京师节女、梁节姑姊等。表现孝子的故事有闵子骞、老莱子斑衣娱亲等。四、美在多样的表现。汉代画像有着多样的表现,其中既有地域的特点,又有艺人在表现上的特色。而在这种多样的表现中,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同一题材的不同构思,同一题材的不同造型,同一题材的不同雕刻,都表现出了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正构成了汉代画像在艺术表现上的杰出成就。五、美在生动的造型。汉代画像的造型是难以想象的。造型是汉代画像艺术的基础。它的生动性来自生活的观察,有着不同于生活的艺术加工,其特殊性是艺术的想象为造型增添了无穷的生动。不仅是呈现出一种活灵活现,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生动性。六、美在精致的装饰。汉代画像从一个方面来看,是以装饰为目的。不管是什么内容的图像,也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手法,都是为了装饰墓室而存在的。七、美在变化的雕刻。汉代画像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画像石在制作技法上有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浅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多种方法,有的甚至是多种技法混用。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种差异。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八、美在耐看的细节。汉代画像不管在什么地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细节表现,从整体的构图,到具体的人物、动物等的造型,再到与之相关的刻制,丰富的细节使得画像耐人寻味,成了汉画审美的重要的内容。九、美在不同的地域。汉代画像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多样的地域风格是汉画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地域风格反映了地区的文化风格,也反映了文化的传承。地域风格首先表现在同一题材内容的不同理解和表现之上,以及有些题材内容的地方性专属,或地方所有的唯一性;地域风格还表现在不同的刻制方法之上,这是今天判定地域风格的主要立足点。
在总结部分,陈履生先生认为:我们要全面认识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表现出的图像的意义更多的是在题材和造型方面,并不是终结的绘画的意义。所以,对于汉代绘画的认识,还需要再沿着战国以来的壁画和帛画的发展方向来看汉代的绘画。除了帛画之外,汉代的墓室壁画亦有丰富的遗存。继而讲解了拓片制作与美的表现,拓片是中国金石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品类;是中国艺术审美中一个特别的内容。拓片的制作是一种美的转移,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讲座结束后,郑立君教授就讲座内容做了简短地评价,并对陈履生先生2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表示了感谢。本场讲座线上线下的师生专注聆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对汉画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层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