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研究基地 > 学术活动

会议预告|“融•纳”大中小学生创造性艺术疗育国际会议

来源 : 美术学院     作者 : 系统管理员     时间 : 2024-06-04

会议预告|“融•纳”大中小学生创造性艺术疗育国际会议

时间:2024年6月18-20日(周二、三、四)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玉皇山校区)

委办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

主办杭州师范大学

承办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美术与美育研究中心

协办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创造性艺术疗育》(CAET) 国际学术期刊荷兰亿派教育集团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应用戏剧与表达性艺术研究中心

学术主持人Dr. 胡俊

主题创造性互动

分议题创造性艺术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方式艺术疗育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式艺术疗育作为孤独症康复与融合教育创新

主题说明

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改变、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对人的适应力提出挑战。在大中小学中,学生心理问题、融合教育问题普遍存在,但是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案十分有限,不时导致悲剧发生。仅仅依赖心理干预,不足以应对。

创造性艺术疗育具有合作性、自主性、趣味性、易入手的特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的干预手段,并在“艺术治疗师”培养与就业领域,均有成熟的体系。近年来,国内主要艺术院校与师范学院均开始“艺术治疗”的专业建设,但由于人才与经验的匮乏,仍在艰难的起步阶段。

杭师大美术学院自2016年起开展“艺术无障碍”项目,并提出“逆向融合”艺术疗育方法,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艺术疗育的学术前沿。

在学校环境中,创造性艺术疗育可以与学校的美育、德育相结合,一方面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预防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融合教育”中用艺术方法把特殊学生的特殊性转化为创造性,有利于特殊学生更自信地融入,并使学校成为“融合教育”的友好环境。

预期目标

本论坛具有较高学术规格,多位国际艺术治疗领域的行业协会、学会的创始人、主席参会并演讲,吸引全国高校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会。

一方面,形成一个共同的学术平台,邀请艺术疗育国际大咖与国内专家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凝聚与培养相关人才,促进行业发展。

期待本次论坛能有效推动中国的艺术疗育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特别是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预防性”艺术疗育的解决方案,为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提供“逆向融合”艺术教育方案,为社会美育中的艺术疗育提供人才培养方案。

日程安排

时间:6.18

地点:杭师大玉皇山校区

Mt. Jade Emperor Campus, HNU

18:00pm嘉宾欢迎晚宴

6.19 会议第一天

杭师大玉皇山校区

Mt. Jade Emperor Campus

7:00am-8:30am

早餐

进入会场

08:30am-09:00am

会场签到

合影

09:00am -09:10am

杭师大领导致欢迎辞,开幕式

Dr. Yu Zhou

IACAET创始人、总秘书长

09:10am -09:40am

创造的勇气:艺术在精神健康与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Dr. Vivien Speiser

美国艺术与健康国家委员会艺术治疗项目首席专家

09:40am -10:10am

创造于非创造之地:狱中的艺术与艺术矫正

Dr. David Gussak

美国佛洛里达州立大学前艺术治疗系主任

10:10am-10:40am

动人的关系:自闭症谱系障碍舞动疗法

Dr. Christina Devereaux

美国德雷赛尔大学护理与健康专业学院

10:40am-11:10am

基于体势的哲学启示

Dr. Cheistopher Moffett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

11:10am-11:40am

用社区美术缓解中国国际生的疏离感

Dr. Candidate 荆萃

美国Apalachee精神健康中心美术治疗师

11:40am-12:10pm

共创隐喻以调节情绪和解决危机与冲突

Dr. Steve Harvey

新西兰舞动、戏剧、游戏治疗师

12:10pm-13:00pm

午餐

13:00pm-13:20pm

创意舞动教学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研究

梅娇寅

杭师大教育学院

13:20pm-13:40pm

iSTART:由儿童发起的艺术共创与自我疗愈

李杰

成都A4美术馆副馆长,首席策展人

13:40pm-14:00pm

从情绪饮料到烦恼博物馆

普照

成都A4美术馆A4儿童馆负责人

14:00pm-14:20pm

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创造性艺术治疗研究

李红菊

北师大艺术治疗研究中心

14:20pm-14:40pm

基于莫罗反射的自闭症儿童康复

彭琳/胡世红

南京特教学院

14:40pm-15:00pm

艺术与具身化的力量:探寻内心的英雄

周宇

15:00pm-15:30pm

下午茶

15:30pm-15:50pm

特殊儿童美术融合教育的实践

郑勤砚

央美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15:50pm-16:10pm

儿童合作型融合教育的实践

楼叶通

杭州行知小学校长

16:10pm-16:30pm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艺术疗育实践分享

张驰

坚持小屋儿童发展中心创办人

16:30pm-16:50pm

在冲突中架起一座情感桥梁

Daniela Valdovinos

墨西哥AI互动工业设计师

16:50pm-17:50pm

在浙江盲人学校的艺术及其教育

胡俊、李秀勤(中国美院雕塑系博导)

徐秀楠(杭州钱塘实验小学)

何家琳(浙江盲人学校盲人学生)

18:00pm-19:30pm

晚餐

19:30pm-20:30pm

IACAET工作会议

6.20 会议第二天 Day 2

工作坊安排(第二天,杭师大玉皇山校区)

Mt. Jade Emperor Campus, HNU

8:00am-9:30am

早餐,从杭师大大巴接客人

9:00am-10:30am

工作坊一(舞动、雕塑):

《空的张力》

Dr. & Prof. 胡俊 (杭师大)

10:30am-12:00pm

工作坊二:情绪饮料

主持:林可如(10岁)

12:30pm-13:30pm

嘉宾离会






工作坊《空的张力》

艺术疗育方法:通过身心的转化,体悟“空”的张力、认识“有”的局限,从而在身体上放松,在精神上愉悦。以科学的实验方式,把人体解剖转化为力学模型,产生跨学科的学习效果,产生舞动、雕塑、公共艺术。解决问题:人因过于执著,而产生的身体弱化与精神焦虑。这一方法,把古代气功、桩功、太极、武学转化成跨媒介创造性艺术疗育的方式。






工作坊《情绪饮料》

要解决当下儿童日益扩延的心理危机与社会融入困难,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儿童发展阶段给予他们更多参与社会真实生活,共同创造与协作的机会和平台。在A4美术馆的年度项目iSTART儿童艺术节中,有过抑郁经历的青少年合作策展,以他们的真实心声与艺术表达为基础,展开主题为“青少年自救”的艺术疗愈项目。该项目深度探讨了抑郁症患儿曾经的生活及内心状态程,还通过孩子们共创的“情绪饮料”等项目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反思、自救与对话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积极对话的能动性与创造潜力。

嘉宾介绍

演讲与工作坊(国际)嘉宾

Dr. Yu Zhou (周宇)

荷兰亿派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及CEO

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创始人、总秘书长

Dr. Vivien Marcow Speiser (线上)

美国Lesley大学教授

美国艺术与健康国家委员会艺术治疗项目首席专家

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IEATA)及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创始董事

Dr. David Gussak

美国佛洛里达州立大学艺术治疗系教授与前主任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理事会前主席

Dr. Christopher Moffet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未来研究院学者研究员

Dr. Christina Marie Devereaux(线上)

美国德雷赛尔大学护理与健康专业学院教授和“舞蹈/动作治疗和咨询项目”总监

2008年及2017年荣获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主席奖

Dr. Steve Harvey (线上)

新西兰舞动、戏剧、游戏治疗师

家庭游戏治疗先驱

Daniela Valdovinos (线上)

墨西哥AI互动工业设计师

演讲与工作坊(国内)嘉宾

Prof. 李秀勤

中国美院雕塑系博导

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郑勤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与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李红菊

北师大艺术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李杰

成都A4美术馆副馆长,首席策展人

彭琳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副书记

胡世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治疗系主任

楼叶通

杭州行知小学校长

梅娇寅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舞蹈教师

荆萃(线上)

美国Apalachee精神健康中心美术治疗师

普照

成都A4美术馆A4儿童馆负责人

徐秀楠

杭州钱塘实验小学美术教师

张驰

坚持小屋儿童发展中心创办人

何家琳

《诗人的旅途:盲人与明眼人共读》绘本作者

浙江盲人学校(盲人)学生

林可如(10岁)

iSTART儿童艺术节小策展人

成都某小学三年级学生

胡俊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游学团队负责人  

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亚洲区主席

#1

Vivien Speiser

博士/教授

美国Lesley大学教授,香港大学表达性艺术治疗专业外方评审专家及高级顾问,舞蹈治疗高阶督导师。国际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IEATA)及国际创艺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创始董事会成员。美国艺术与健康国家委员会艺术治疗项目首席专家。

#2

David Gussak

博士/教授

ATR-BC,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艺术治疗项目任教 20 多年;其中10年,他还担任该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恩波里亚州立大学研究生艺术治疗项目的教员和项目主任。Gussak 博士拥有超过 30 年的临床和实践经验。这包括各种法医系统、几个惩教机构和环境、一家私人诊所,最近,他目前担任 FSU/Fl 监狱惩教部艺术治疗项目的项目协调员。

他在国际和国内广泛发表演讲,其中包括法医艺术治疗和法医环境中的艺术治疗。除了近 50 篇期刊和章节出版物外,他还撰写了自己的书籍:《审判中的艺术:死刑谋杀案的艺术疗法》(2013 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艺术与艺术治疗与被监禁者:重新创造身份》(2019 年,劳特利奇出版社),以及最近的《艺术与暴力的狂热之舞》(2022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他还与人合编了其他几个版本,包括[与Marcia Rosal博士]《威利艺术治疗手册》(2016年,Wiley-Blackwell)。几年来,Gussak 博士还为《今日心理学》开设了一个名为“审判中的艺术:“连续艺术治疗师的自白”的博客,专注于法医连续体的艺术治疗。

多年来,他曾担任众多专业和社区组织的主席、董事会或委员会成员,包括几个州艺术治疗协会、AATA 和 ATCB。其中包括他担任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前任董事、艺术治疗证书委员会财务主管、AATA 提名委员会及其 GAC 主席以及 ATCB 伦理委员会成员的经历。他目前是《艺术治疗: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杂志》和《心理治疗艺术》的编辑审查委员会成员,并且是《国际罪犯治疗和犯罪学杂志》的经常客座编辑。

#3

Christopher Moffett

博士/研究员

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数字未来研究院的“学者研究员”。从事哲学、教育、艺术和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在教育、游戏、图示中的具身认知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快速的到来,越来越明显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词汇来思考我们与技术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索现代技术生活中的手势、姿势及其潜在的排列组合,尝试为这种关系开发新的编码,并以此为语言解码人工智能编码的逻辑。

#4

周宇

博士/CEO

生物医学博士,国际认证动作分析师,亿派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及CEO。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艺术治疗学组组长,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创立董事及总秘书长。国际学术期刊CAET 《创造性艺术治疗及教育-东西方视角》创刊人和执行总编。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治疗研究生导师。国际学术期刊《身体及舞动心理治疗》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世界舞蹈治疗联盟初创董事会成员。国际认证精益希格玛黑带。主要研究领域:创造性艺术身心教育与治疗,跨文化领导力。

#5





Christina Devereaux

博士/总监

LPC,LMHC,LCAT,BC-DMT,NCC

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和舞蹈/运动疗法硕士、博士学位。在纽约州获得创意艺术治疗师和心理健康顾问的执照,并在宾夕法尼亚州获得专业顾问的执照。她获得了舞蹈/运动治疗师 (ADTA) 的董事会认证,并获得了国家认证顾问 (NBCC) 的认证,在心理健康领域工作了 25 年,担任治疗师、教育家、主管、顾问和培训师,为 4 大洲的 DMT 专业人士提供支持。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德雷塞尔大学担任舞蹈/运动治疗和咨询项目的临床副教授和项目主任,并且是Inspireees(中国)和Agape比利时学院的国际教师,并曾任教于新西兰舞蹈治疗。2011 年至 2017 年,曾担任《美国舞蹈治疗杂志》的联合编辑,并因其对该行业的杰出贡献而两次获得美国舞蹈治疗协会 (ADTA) 的总统奖(2008 年和 2017 年)。她曾在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做专题报道,并担任2014年ADTA讲座系列节目的主持人,重点关注DMT和自闭症。专门从事舞蹈/运动疗法,包括依恋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临床管理,身心整合和对神经生物学的具身认知。

#6

Steven Harvey

博士/认证舞蹈、戏剧和戏剧治疗师

PhD, BC-DMT, RDT, RPT-S

拥有北美舞蹈、戏剧和戏剧治疗协会的认证,目前是一名注册心理学家,在新西兰从事临床和教育实践。他帮助开创了家庭游戏疗法,并继续在教育和临床环境中提供咨询。

#7

Daniela Valdovinos

AI互动工业设计师

墨西哥,工业设计师。学术背景多元,包括加拿大蒙特利尔 CÉGEP 大学、墨西哥华雷斯省立自治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专注于强调社会影响的互动展览设计。旨在通过空间和展览设计,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影响,激发人们的深刻感受反思,并通过互动为观众创造难忘的体验。

她与重要组织合作,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发展和救济机构(ADRA)、智利TELETÓN慈善基金、 和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

目前,有三个展览正在墨西哥的不同博物馆中进行,分别位于包括瓜纳华托州的 Alhóndiga de Granaditas、华雷斯州的La Rodadora 、恰帕斯州的Tapachula 。她因其独创性设计、视觉冲击力和通过互动传达强大信息的能力,而备受到称赞。

#8

李秀勤

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前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举办“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 艺术展。

#9

郑勤砚

博士/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0

李红菊

博士/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艺术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认证心理治疗师。

李红菊博士主要从事艺术治疗、艺术教育与心理的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17年)。曾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艺术部门副主任。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北京市教育规划等课题多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1

李杰

副馆长/首席策展人

A4美术馆副馆长,首席策展人。关注和推动儿童赋权,社会美育与共创教育生态的公共事业。在10余年中,通过其所在的A4美术馆发起的iSTART儿童艺术节项目,在美术馆、学校、社区、家庭、网络之间搭建起相互依存、彼此赋能,又多样发展的美育行动网络;逐步形成区别于过去家庭、学校、博物馆等传统封闭的更具社会化支持的开源教育生态。李杰致力于解构单向度的教育权利关系,透过儿童本真的思想与行动,面对真实社会议题情景所生发,用艺术的开放性思维与方式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李杰2016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2017年获得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新未来策展人奖”。2021年出版著作《童年美术馆》,获“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12

胡世红

副教授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专注特殊儿童音乐治疗、老年团体音乐治疗。出版《特殊儿童音乐治疗》一书。

#13

彭琳

副书记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研究员,美国舞蹈治疗协会舞蹈治疗体系学习,舞动帕金森一阶导师。正接受创意舞动(嘉力文技法)培训。身为美国舞蹈治疗协会及CAET表达性艺术治疗协会会员,亿派学院认证舞蹈治疗中文导师,专注于舞蹈治疗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儿童律动、亲子及老年团体创意舞动方面积极推广。研究领域涉及儿童律动(特殊儿童)、亲子及老年团体创意舞动、舞蹈治疗及帕金森病舞动疗法。

#14

楼叶通

校长/高级教师

杭州市行知小学、杭州市行知第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杭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西湖区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西湖区人大代表。曾荣获杭州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管理效能先锋岗、“最美西湖劳动者”、二层次学科带头人、项目制工作室领衔者。负责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浙江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等,并有50多篇论文或课题成果荣获国家、省、市、区的奖励,多篇论文发表在公开刊物。

#15

梅娇寅

舞态学社创始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中国理事,Duende互动肢体剧场联合艺术家。主要研究方向:社区艺术教育、艺术治疗、创造性艺术教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舞蹈身心学”,“舞蹈治疗”,“舞蹈创编”,“游戏”等,课程深入探索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互动肢体剧场,即兴,创意舞动,舞动所能,普拉提等),应用于不同人群。

#16

荆萃

杭师大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治疗专业的博士候选人。她的博士论文专注于利用美术手段建立心理链接以及如何缓解中国留学生的疏离感。她的主要工作致力于推介和拓展美术治疗的研究和实践。目前, 她作为全职美术治疗师, 就职于佛罗里达Apalachee精神健康中心住院部。同时, 她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本科《美术治疗导论》课程。此外,荆萃在佛罗里达Leon郡公共图书馆的“艺术促进健康”项目中承担主导工作。荆萃在美术治疗的学术领域中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2020年美国美术治疗协会 50周年奖学金; 2021至2023年美国美术治疗协会Prasad Family Foundation奖学金。

她同时拥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摄影艺术硕士学位,作品曾参与过国内外的重要展览。

#17

胡俊

博士/学术主持人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游学团队负责人 ;博士;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注册研究员。先后担任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博士生论文共同导师。

社会兼职UNESCO国际美术教育学会(InSEA)亚洲区主席(2019-2024)、世界理事会理事(2017-2019;2023-2025);国际创造性艺术疗育协会(IACAET)科研专委会委员、亚洲区理事、中国理事、创造性艺术疗育(CAET)期刊编委;浙江省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自闭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对外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副秘书长;香港教育大学博文和社会科学院“学院发展顾问委员”;全国师范类教育资源联盟“美术与设计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博鳌论坛”非物质文化智库专家。

2023年第三届“华茂美育提名奖”。

论文Ma as a Machinic Component获得“2020年(美国)教育学教授学会杰出著作荣誉奖”;专著《中国画写意传统的世界性研究》获2022年第21届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会提案“逆向融合”入选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学院“美丽中国学习中心” 展出“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7号
邮编:310002
电话:28865750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新时代美术与美育研究中心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