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  首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走访2000届校友张俊杰

来源 : 美术学院     作者 : 美术学院     时间 : 2025-09-11

202582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校友、现任台州市教科院副院长的张俊杰老师接受我校“寻访校友足迹”志愿者们的专访深情回顾了工艺美校求学时光对其职业与人生的深远影响。从美术教师到教育研究者,他始终以“热爱”为动力,用艺术生的韧劲打破偏见,在美育领域深耕25年。访谈中,他金句频出“审美永远不会被AI替代”“美术生的倔强比学霸更可怕”,并寄语学弟学妹“在探索中积累,于生活里发现美”。


采访现场照



一、母校烙印:美育打开人生的窗

谈及母校教育的影响,张俊杰老师多次提到“厚重的人生底色”。他特别回忆班主任张小飞老师的言传身教:“第一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美术师的气质不在红发奇装,而在内在的‘秀’。”这种对专业本质的洞察,让他学会用实力而非外表赢得尊重。

对于母校学到的本领,他认为习具体内容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真正关键的是,母校教会了他如何获取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思维与能力。知识的积累,以后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去不断增长。而让你怀有好奇的心、探索的心、进取的心,始终保持那种不被磨灭、持续向前走的动力,这才是最根本的。

母校里点点滴滴的人都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成长。对我个人而言,在母校收获最多的,并非职业规划上的发展,而是一次又一次人生观的逐渐校准。他形容“每位老师都通过课程和日常对话,为我们推开创意的大门。”尽管在那个年代,艺术生常常被贴上“学习不行”的标签,母校却始终以美育滋养他的成长型思维:“它教会我如何获取新知识,更教会我保持好奇与进取——这是一生受用的习惯。”

二、职业长跑:从美术讲台到教育科研的“三次转身”

张俊杰老师的职业路径充满了跨界色彩:他做过11年高中美术教师,又担任了12年区教育局教研员,再成为教科院副院长。他笑称这一路靠的是“美术生的倔强”:“有时候回头想想,真得为自己点个赞。一个美术生能走到今天,其实并不容易——要从会画、会说到会写、会思考,这背后需要大量阅读,也需要不断突破自己、改变思维模式。因为审美本身并不是那么理性,它更偏向感性。别人越觉得我们只会画画,我就越要证明:艺术生能写、能思考、能管理。”在他看来,这种“倔强”本质上是一种不服输、想超越的劲头。正是这种内在动力,一步步推着他打开了美术教师职业生涯的新可能,并最终成功转型为学科教研员。

“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是在我评选教坛新秀的时候。那天在二中上完课,我实在太累了,就趴在校园里的石桌上睡着了。后来有学生发现我,桌面上都是血——他们甚至以为我出了什么事。其实是因为我太疲劳就会流鼻血,那是家里遗传的体质。当时很多人打电话来问候,还以为我得了重病。现在讲起来,这些都已成了过去,我觉得都是小事,也挺好的。”

张俊杰老师认为十一年的教师经历对他改变很大坚信有为才有为,先脚踏实地去做,不必过多担心何时会发生改变。只要行动,改变自然会发生。只要认定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就应坚定地向前行进。伟大的失败后面就是成功。也正是这种“有为就会有位”的信念,帮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只要你有所作为,就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理念推动下,张俊杰老师于2005年至2006年间晋升为重点中学的办公室主任,先后担任教科室主任、德育处主任,并得台州市美术教学大比武第一名,获得教学能手浙江省市楷模的荣誉。

三、热爱即生活:车、微电影与乡村美育梦

工作之余,张俊杰是典型的“浪漫美术生”:吹拉弹唱、种绿植摄影、骑机车追风、自导微电影,甚至把酸奶喝成“花艺”。“审美是生活刚需,”他说,“就像我家器皿要好看,饭少吃点也开心。”

生活中的他忙碌而井井有条。认为收纳也是一种休闲。收纳是一种生活,可以让你在繁忙的生活转换思维的频道。有时候做深阅读,或是听音乐,都是调节的方式,但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难的是获得一颗平静的心。”张俊杰老师认为,如果你渴望去看世界,不妨骑上一辆摩托车出去兜风;如果你想安静地整理近期的思绪,那就听听音乐,陪孩子弹弹琴;如果你希望发现生命的美好,不妨尝试种植各种植物——在室内自制光源、调配营养,静静观察生命拔节生长的过程,便会觉得生活其实挺美好。哪怕一株平平无奇的小草,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育,也能让你见奇迹。张俊杰老师在繁忙与琐碎的生活寻找平衡,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痕迹与光芒。

这种对美的执着也投射到他的职业规划中。未来5-10年,他计划深耕乡村美育:“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艺术教育,活乡土审美资源。”他憧憬退休后“回乡村教美术”,因为“美术生的终极幸福,是把热爱变成终身志业”。

四、寄语后浪:开眼界,信缘分,做“深行”的美术生

面对感到迷茫的学弟学妹张俊杰老师给出三点建议:

1.破除标签焦虑:“服装审美行为只是一种时代语言,就像我们的美术语言符号一样不要在意别人的评判,内在修养才是永恒底气。

2.拥抱职业弹性:“职业规划,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有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认识到自己步入每一个职业核心工作是去开眼界

3.博学与深省要经常反问自己,思考我需要改变什么?我应该做点什么?每天花五分钟,总结一下今天的表现,再为明天做个计划,你的人生就会变得非常精彩。

他特别强调AI时代美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当知识被算法垄断,唯有审美和创造力能提供‘情绪价值’。这是美术生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愿做生活里的‘发现者’。”他祝愿学弟学妹们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无论一路走来遇到的是荆棘坎坷,还是阳光雨露,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与馈赠,这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身为美术生,有时候更要相信一点缘分——因为我们的“感觉字典”本就与他人不同,而这正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

采访接近尾声时,张俊杰老师取出自己保存完好的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等物品,向志愿者们展示:“杭师大给予我的并非一份职业蓝图,而是一双用美来审视世界的眼睛。”正如他钟爱的摩托车引擎声不息不止,这位“叛逆”的美术生,依然在教育的旷野上轰鸣前行身后是他一路播撒的美育星火。

合照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7号
院长信箱:msxyyzxx@hznu.edu.cn  书记信箱:msxysjxx@hznu.edu.cn
邮编:310002 电话:0571-28865737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7号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0018 浙ICP备11056902号
电话:0571-2886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