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上,美术学院7号楼新青年剧场内座无虚席,春意与艺术交织,座席间皆是凝神倾听的师生。美术学院特邀诗人、忻东旺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忻东旺先生的夫人张宏芳女士主讲:“艺术是内在光明——忻东旺的艺术人生”。通过回溯忻东旺的艺术轨迹与创作理念,一同感受忻东旺的艺术人生。
讲座中,张宏芳女士以忻东旺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勾勒了从河北农村少年到著名油画家的蜕变之路。14岁起,忻东旺便以民间画匠身份在乡村创作,青年时辗转山西、进入晋中师专求学。《捆绑的牛仔服》等早期作品已显露出对生命困境的深刻体悟。1993年进入中央美院进修后,忻东旺开启油画创作新阶段,通过临摹传统雕塑探索中国造型与色彩语言,并在毕业创作中大胆融合油画写意性,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
张宏芳女士结合了忻东旺的代表作剖析其艺术风格的演变与社会关怀的深化。从《诚城》中以“抹泥灰技法”刻画农民工群体,到《明天多云转晴》以细碎笔触捕捉城市边缘人的焦虑;从《岗》中感受旧体制捍卫者的凝重神情,到《早点》的市井烟火气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忻东旺始终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他坚持“用看得见的来画看不见的”,通过与被画者的交流,捕捉时代洪流中个体的精神烙印。《退休劳模》、《金婚》、《消夏》等作品以极具感染力的面部刻画与心理比例构图,将农民、工人、市井百姓的尊严与韧性凝固于画布,实现了以平凡见证壮阔的艺术理想。
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更是热烈非凡。学院师生们积极提问,就艺术创作中技法与情感的平衡、如何捕捉时代洪流下的个体精神、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价值等问题与张宏芳展开深入交流。张宏芳结合忻东旺的艺术理念与实践经验耐心解答,其真挚的分享令在场师生们深受触动。美教专业王怡景同学说:“展览中人物的命运曾令我揪心,但今天得知许多人生活改善,既欣慰又感慨——艺术不仅记录苦难,更传递希望。”
讲座尾声,张宏芳以忻东旺的艺术宣言作为结尾:“我希望绘画传递人文关怀、彰显民族气质、抵达文化深度、承载人类审美。”这场讲座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的讲述,更是一场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当代对话。对于学院学子们而言,已深深共情于艺术是内在的光明,艺术是我们成长的力量。本次讲座由美术学系许剑春老师主持,系主任彭德、教研室主任杨庆荣、韩京雷,董春雷、胡林慧等老师全程参与了讲座对谈。